close

兒子班上的某位同學,很愛拿器官和烙英文髒話來開玩笑,班上多數男生似乎也以此為樂。

兒子也帶著玩笑的心情講述給我聽,我表情平淡、語氣平常地告訴兒子:「《ㄍㄢxx》、《Fxxk》等語詞,有它們特定的語意和作用,如果用於{發洩情緒},那麼它們有{紓壓}的效果;如果{對著他人}使用這些詞語,則是不尊重他人的{辱罵}。文字沒有絕對的好或壞,端看它們放在什麼位置。而怎麼去運用這些文字,是一種選擇。」

兒子聽完,原本玩笑的態度消了一半,打概是搞清楚這些話語的意涵與用途,就不覺得有什麼{特別}或{神秘}吧。

接著我補充:「媽咪相信你不會想要用那些話去辱罵別人,但如果你需要發洩情緒,除了講那些字眼外,你還有其他管道可選擇。」

兒子聽懂了。於是我們對{髒話}的討論也就此打住。

其實,親子之間不管任何話題,包括性教育知識或人體部位百科或中英文髒話詞彙大典,我都不覺得有什麼好迴避。

帶著理性、健康的態度,依循孩子的理解能力去教導孩子各種事物的本質和樣貌,那麼孩子學到的,就會是{知識和情感本身},而不是成人無意識加諸給孩子的{自身的擔憂和恐懼}。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一粒米 的頭像
    一粒米

    【一粒米心靈小屋】Nieve Spirit House

    一粒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